当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银发经济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关乎亿万家庭的“民生刚需”与万亿级的市场蓝海。如何将分散的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智能设备等资源串联成高效运转的产业生态?从产业链理论出发,我们或许能找到搭建银发产业链版图的清晰路径。
要搭建产业链,先得明确“产业链”到底是什么。学者张晖、张德生(2012)在研究中指出,产业链并非简单的“企业链条”,而是以产业分工为基础,以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具有中间性组织和网络组织特性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简单说,它像一张精密的网络,有上下游的纵向协作,有跨领域的横向联动,更有不同区域的资源适配,最终实现从资源到价值的持续增值。
具体来看,产业链的核心逻辑包含三层:一是纵向关联,体现为上游、中游、下游的投入产出关系,即上一环节生产的产品是下一环节的投入,直到完成终端市场产品的生产。就像“橡胶-轮胎-汽车”的经典产业链环节:橡胶(上游原材料)被加工为轮胎(中游中间产品),最终装配成汽车(下游终端产品),每个环节都实现价值增值。
二是横向关联,指生产终端产品所需的不同细分链条之间的合作。正如汽车生产中,轮胎、发动机、座椅等看似无直接技术关联的生产链条,因共同目标形成横向协作,只有一定数量的这些零部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最终生产,这种关联可以用“产业链宽度衡量,环节越多、协作越密,产业链的功能越完善。
三是空间关联,即产业链环节在不同区域的合理分布,吴金明、邵昶(2006)提出的“空间链”概念强调,产业链各环节并非集中于单一区域,而是根据资源禀赋分散布局,例如原材料环节靠近产地,加工环节依托产业集群,终端服务贴近市场,通过空间优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银发经济的核心需求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健康、精神等多维度需求,其产业链搭建亦可以遵循上述产业链相关理论中纵向、横向、空间关联逻辑,从基础供应到终端服务形成闭环。
银发产业链纵向维度可分为基础供应、产品服务和渠道终端三层。上游是产业链的“生产要素提供”环节,提供适老化材料、健康技术、养老人才等核心生产要素;中游是“加工整合”环节,将上游资源转化为具体产品或服务;下游是“终端触达”环节,将中游产品服务传递给老年人。从上游到下游,每个环节都实现投入产出的增值循环,契合产业链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特征。
依据横向关联逻辑,银发产业链的建构需打破单一领域壁垒。例如,智能设备企业可与养老机构合作实现健康数据实时交互,健康管理机构联动社区食堂提供个性化营养服务,康复机构与文娱企业结合开发康复文娱项目。这种跨环节协作能拓宽产业链宽度,让不同主体在协作中发挥优势,类似汽车生产中各零部件企业的配合模式,即以产品为纽带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刘贵富、赵英才,2006)。
遵循空间关联的“空间链”逻辑,银发产业链需结合区域特点布局。一线城市可聚焦高端养老服务和智能终端研发,依托优质医疗和科技资源提升服务层级;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侧重基础养老用品制造和普惠服务供给,利用成本优势覆盖更广泛群体;农村地区可结合田园资源发展康养旅居,联动本地医疗点完善服务。通过空间优化,让产业链各环节在不同区域合理分布,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从理论到实践,银发经济产业链的搭建没有固定模板,本质是用理论逻辑梳理产业碎片,纵向锚定产业价值,横向激活产业协同,以空间适配资源。唯有紧扣产业链的核心逻辑,才能在老龄化时代构建起兼具温度与效率的产业版图,毕竟,最好的养老,从来不是孤立的服务,而是一个运转流畅的银发生态。
参考文献:
[1] 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85-89.
[2]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3] 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0-80.
[4] 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3):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