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养老产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从A股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来看,养老业务已成为多家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板块,资本动态呈现多维扩张特征,行业趋势凸显科技融合与模式创新的鲜明特点。
一是行业整体营收保持高速增长。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9%,远超服务业平均增速。具体到上市公司,珠江股份健康管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08%,归母净利润增幅达316.28%,显示重资产运营模式在政策扶持下开始释放盈利潜力。兴业控股大健康养老业务收入达1.09亿港元,同比增长12.9%,其医养床位规模已达4390张,在建500张,计划年内突破5000张,凸显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扩张抢占市场的战略。
二是业务模式呈现轻重并举格局。东软睿新科技集团开创“教医养”融合模式,旗下睿康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及手术量同比增长34%,睿康之家颐养院入住率超88%,同时通过收购熙康云舍股权拓展康养旅游领域,实现轻重资产协同发展。思创医惠等科技企业则聚焦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其营收同比激增105.78%,虽尚未盈利,但研发投入转化的技术壁垒已开始形成竞争优势。
三是技术创新成为资本布局重点。山东润和教育投入3000万元研发基于AI的数字化智能养老平台,涵盖健康监测手环、护理机器人等硬件设备,预计年服务4000户失能家庭。东软睿新同步推进沈阳、大连城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其“医养护一体化SAAS系统”实现政府监管、服务供给与科研创新的功能整合,反映出技术赋能正在重塑养老服务的价值链。
一是医养结合模式走向深化。东软睿新通过三所大学的教学资源与医疗机构联动,构建“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医疗保障”的闭环体系,其旗下医院门诊量超28000人次,口腔医院接诊超10000人次,验证了医疗资源对养老业务的增值效应。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使养老机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兴业控股养老业务EBITDA同比增长2.55%,显示行业开始进入可持续盈利阶段。
二是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成为新增长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社区养老照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4%,居家养老服务增长18%,智研咨询预计2025年社区居家养老市场规模将达13104亿元。这一趋势推动万科A、保利发展等房企加速适老化改造业务布局,与专业养老机构形成服务互补。2025年上半年,南京新百旗下安康通中标项目105个,同比增长28%,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8个、养老机构1个,全国服务人数增长27%,并联合92家单位构建银发经济生态。
三是区域扩张呈现梯度发展特征。兴业控股从佛山向大湾区全域拓展,并试水香港跨境养老服务;东软睿新则在大连、成都、佛山同步运营养老社区,形成区域联动网络。这种布局既响应了一线城市养老需求集中的特点,也契合了政策鼓励的机构社区居家协同发展的养老格局。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国养老产业资本活跃度显著提升,科技融合与模式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上市公司持续加大投入与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养老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