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新葡(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了解一下杂交水稻
来源: | 作者:闫廪 3003新葡农业事业部副主任 | 发布时间: 2021-05-24 | 180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


1964年,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员的袁隆平受一株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率先在籼稻中开展雄性不育的研究,并于1966年提出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等优点的强优势杂交水稻。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之后的故事,就是我们所熟悉的——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杂交稻先后突破了单产700、800、900、1000公斤大关。2020年,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


超级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到2017年,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这背后,就有杂交水稻的巨大贡献。


在不断打破产量记录,实现高产、超高产的同时,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向更多元化的目标而努力:将杂交水稻研究与遗传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以提高综合表现,降低制种的生产成本和难度实现产业化提升,在盐碱地、沙漠等更贫瘠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实现空间突破,提升杂交水稻的品质与口感实现质量突破……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的中国团队,将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全球范围内消灭饥饿和提高营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致敬中国农业科研工作者。

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


XML 地图